上海英雄金笔厂上月以250万的底价,转让49%的股份给其国际竞争对手、美国老牌企业派克,“派克”成了“英雄”的大股东。虽说英雄仍握有51%股权,并保住了企业品牌,但具有骄人历史的英雄金笔,曾两次赶超派克,当年那部电影《英雄赶派克》,曾让千万观众热血澎湃,如今却出卖近一半的股份给派克,怎不令人扼腕?
创建于1931年的英雄金笔厂,80年来是中国一流钢笔业的代名词。在上个世纪物资匮乏的年代,每支6元的英雄标准型钢笔是中国知识分子和国家干部身份的象征。1992年,英雄钢笔先后在A股和B股上市,一时间,在上海滩的名特企业中风光无二。据1996年的半年财报,英雄当时的总资产7.03亿,净资产3.72亿,是一份相当优质的资产。在鼎盛期,英雄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50%,并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6月26日中、俄等五国首脑会议声明,2001年6月15日的上海合作组织六国首脑会议声明,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的签字仪式,中国国家元首江泽民都是用英雄钢笔签名。英雄金笔一次又一次在重大国际场合露脸,书写了无尚荣耀。
然而,进入新千年,拖着老国企沉甸甸的负担,英雄跌入了下坡路。从1999年开始,英雄的主营业务开始亏损,2000年靠年底突击变卖资产,才得以扭亏为盈。到了2001年,由于业绩下滑严重,英雄被迫退市。2011年,英雄营业收入约合3779万元,同比下降13.09%,净利润亏损472万元。截至今年7月31日最新资产评估,英雄的总资产约为2498万元,净资产为208万元。16年后,资产总价和净资产分别萎缩了竟有30倍和150倍之多!
有人把英雄金笔衰退的原因归咎于书写市场的更新。2004年英雄钢笔的月产量是100万支,但现在,就算加上代工生产的部分,月产能只有15万支左右。因为携带方便的圆珠笔、中性笔早已取代了钢笔的一般书写工具地位;除了部分保持书写习惯的中老年人,大部分人已不再随身携带钢笔;更不用说电脑键盘正摧枯拉朽般取代传统书写市场。
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同一时刻,派克钢笔却在中国市场热销。过去数年,许多派克笔柜台销量增长30%至50%,而英雄钢笔的销售则缩减到了原有规模的七分之一。美国派克钢笔在中国的零售价低则每支约200至300元,高端如派克世纪系列则都在4500元以上。在中国奢侈品市场,已占有一定份额的派克高端钢笔,风头远盖英雄。
英雄一度也想走高端路线,但是失败了。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资金支撑,要做高端,就要有广告的狂轰滥炸跟进,但英雄没有这笔预算;另一方面是产品质量,以英雄现在的技术投入,无法与派克的精细做工媲美。国内民营制笔企业的崛起,也抢占了英雄笔的市场份额,英雄笔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跌到了3%。迫于经营压力,英雄甚至做起了国际同行甚至江浙民营制笔企业的OEM生意,代工生产量占企业总产能的30%左右。显然,这一权宜之计使得“英雄”尽失产业先机,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国际品牌也几乎丧失殆尽。
归根到底,英雄气短,是老国企的弊端在作祟。老国企的体制关系充满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英雄金笔的经营方式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根本无法适应21世纪的市场竞争节奏。英雄转让股权,也是打算要引入国际资本,以求脱胎换骨。
但是,手中握有巨额资金的跨国公司,往往来者不善,他们并购中国老字号企业都有一石三鸟的用心。先是鸠占鹊巢,抢占销售渠道。外资并购中国老字号,原本老字号的销售渠道立马成了外资的财富通道,在渠道为王的当下,这是外资并购最原始的冲动。其次是扼杀中国品牌,外资并购中国老字号后,往往将其“雪藏”,以外资扶持的洋品牌大行其道。再次是独揽市场,垄断行业利润。这是外资并购的终极目标,剿灭竞争对手,扫清市场障碍,追逐高额利润,坐拥一统江山。
由于中国还没有对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作价值评估的标准和规范,一些驰名商标和老字号在外资并购中往往被低价转让,或被竞争对手恶意收购并从此封存。全国各行业共有老字号商家约一万多家,覆盖百货、中药、餐饮、服装、调味品、酒、茶叶、烘焙食品、肉制品、民间工艺品和其他商业、服务行业,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到今天仍在经营的却不到千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了外资并购的“刀下鬼”。
所幸,我国已出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为中华老字号构筑了一道保护屏障。其中有一条,重要民族品牌并购,外资不得控股。但老字号不能一味依赖国家庇护,因为过于保护,又会触犯WTO开放禁令,背上贸易保护主义恶名。再说,英雄金笔那51%的股权底线很容易被派克突破,如果没有后续重大措施,迟早会成为派克的盘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