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零食、小文具价格一直未涨 多重因素造就
信息来源:boioo.com 时间: 2013-12-20 浏览次数:374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了3.0%,近年来,不断出现“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一系列调侃词汇。同时,多年来身边也有一些始终没涨价的东西。据初步统计,这十年间全国CPI涨幅为33% ,要当“价坚强”挺不容易。记者走访发现,没有涨价的东西一般都是非生活必需品。
小零食的价格很亲民
12月16日,记者走访一些商铺、超市发现,1.5元一条的绿箭口香糖、0.5元一袋的旅行装洗发水、1元钱一瓶的康师傅矿泉水,价格多年未变。红旗路一家综合超市的店主告诉记者:“这些小东西主要走个量,所以价格没涨。”
在谈到“十年来什么没涨价”的话题时,市民王女士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口香糖。“前几天,我在超市收银台看到了这个口香糖,一下子买了3支。记得十年前,一支5片装的绿箭1.5元。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价格一直没变,还是那个味。”王女士感慨,“口香糖虽然看上去无足轻重,但十年不变的价格,确实让我对于过去保有一份美好回忆。”王女士说,刚毕业时同学们都没什么钱,每次聚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发口香糖,一人一条,那个场景现在回忆起来还很温馨。
其实,像王女士一样触物生情的人不在少数。“现在很多东西都涨价了,但常吃的零食却没涨。”85后顾先生最近迷上了怀旧零食,比如当年和女朋友约会吃的真知棒棒糖、咪咪虾条,那时五毛钱,现在还是五毛钱。另外,与烟民们密切相关的一次性打火机,也是一朵“奇葩”,1元一只的价格几乎雷打不动。烟民顾先生表示,他从22岁躲在寝室里学抽烟开始到现在,抽的烟不断涨价,但一次性打火机的价格却从来不变,“就是感觉质量不如从前了。”
电子产品当“跳水哥”
由于每天与柴米油盐打交道,市民马女士对价格非常敏感。家住新安苑的马女士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品牌蛮多,但超市里一些袋装的酱油、黄酒,跟十年前一样,还是1元~1.5元每袋。她平常洗衣服用的肥皂也没涨价,还是3元左右。
16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几家超市、便利店,浏览了几个购物网站,粗略统计,十年没怎么涨价的商品有五六十种。基本分为几类:生活类用品、交通工具和食品类。生活用品类有:针线、灯泡、火柴、打火机、蜡烛、作业本等。食品类有:咪咪虾条、大大泡泡糖、无花果肉 、袋装酱油、黄酒等。另外,还有些商品如汽车 、数码相机、电脑、手机等,不仅十年没涨价,价格反而一路下滑。 电子产品十年来一路跳水,不少市民深有感触。“现在买手机简直跟买菜一样。”平度一家企业部门经理告诉记者,她现在用的苹果4S手机,“800万像素,8GB内存,价格还不到4000元。而十年前,一部彩屏手机都要好几千,功能还不如现在三四百的手机。”十年前,汽车被称为奢侈品,一辆桑塔纳的售价在18万元左右,而现在,紧凑型轿车的售价大都在10万元以下,普通工薪阶层也能承受。
多重因素造就“价坚强”
这些十年来价格基本没涨的商品,是如何保持如此亲民的价格?业内人士分析,市场经济环境下,物品价格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原材料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比如打火机和部分小零食,他们的生产工艺成熟,且原材料成本低,市场竞争激烈,属于非紧俏商品,价格涨幅不大。同理,肥皂、酱油等日用品,不仅出现洗涤剂等多种替代品,而且在市场上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所以涨幅也不大。
至于电子产品,托科技进步的福,价格越来越低。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不断推进,像电脑、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和家电在这十年成为“抗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典型的就是手机,竞争的加剧,让商家不断降价赚人气,“手机当成白菜卖”成了常态。
像酱油、公交车票价这样的公共服务类产品,因关系民生,一般属于政府定价,或有政府补贴,当然能保持亲民价格。还有一个原因:有些商品一开始定价就偏高了,比如可乐、薯片等,透支了消费预期,所以十年后价格基本没变。出于同行竞争的考虑,他们不敢擅自提价,不过他们可能会变着法子省些成本,如某些饮料,虽然价格没涨,但分量却减少了。
无论如何,如今还能找到几样价格没涨甚至下降的东西,会触及老百姓的一缕温情。希望这样价格亲和的民生用品,越多越好。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笔业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