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毛笔制作已有1600多年历史。明代万历年间,文港毛笔成宫廷御笔,其制作过程共有120余道工序,集尖、圆、齐、健“四德”于一体,融刚、柔、肥、瘦于一身,被誉为天下三大名笔之一,文港也获“华夏笔都”之称。第一财经记者走进文港,记录千年传统制笔工艺。
文港毛笔对毛料和质量要求极为严格,笔杆笔管要求既圆又直,能在柜台上自如滚动;笔头要求纯正、清爽、质高的材料精工制作。文港毛笔制作者、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鹏程向记者展示用于制作毛笔笔头的材料:松鼠毛、兔毛和黄鼠狼毛。
周鹏程8岁时开始制笔,数十年磨砺,练就精细技艺。其制作的毛笔颇有盛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周鹏程在进行制作毛笔的护毛工序:抵齐、去绒、打绒、齐毛。
制作毛笔工序极为繁杂,仅护笔工序需要反复梳毛、分小块、汇合、重复梳理、再分小片、去杂毛。
制作毛笔是精细活,非常辛苦,收入却不是很高,目前文港有约一万余人从事毛笔制作。周鹏程用手将多余的杂毛去掉,过程利落。
图为周鹏程手工制作毛笔的工作台。
盖毛工序,将一小片毛盖卷起,再用另一小片毛盖住,内外两层不同硬度的毛卷成圆形,制作成笔头。
周鹏程将笔头捆扎定型,并将捆扎好的笔头挂起晾干。
毛笔的最后一步就是将制作好的毛头将笔头涂上胶水,塞入笔杆。
周鹏程在笔杆上雕刻文字并涂上颜料,经过这道工序后,毛笔即为成品,可包装销售。周鹏程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逐渐复兴,文港的毛笔生意也更加红火,他的产品也供不应求。
有商家远道而来,就是冲着周鹏程的制笔手艺。图为来自河南的商家在和周鹏程挑选毛笔头。
在手执毛笔写意丹青之时,很少有人能料想,一支小小的毛笔也能形成一个产业。但文港人做到了,毛笔实实在在地为他们书写了富甲一方的传奇。
文港笔市是中国最大的毛笔材料交易市场,每月逢一、四、七,制笔商和材料商纷至沓来,这样的传统从唐代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却依然繁荣不衰。
目前,文港拥有各类制笔生产企业和作坊2200多家,从业人员1.3万余人,年产毛笔7.5亿支、金属笔10亿支,分别占全国75%和30%的市场份额,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