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业杂染(49):<\/p>
业差别(18):曲等业<\/p>
<\/p>
作者 · 观诸法如<\/p>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p>
三、释<\/p>
三、二、种类摄<\/p>
三、二、十四、曲等业<\/p>
三、二、十四、一、第一义<\/p>
三、二、十四、一、一、曲<\/p>
曲业者:谓诸外道善不善业。<\/p>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三(之上):「曲、 秽、 浊 业 」 两 番 出 体 : 一 者 、 外 道 善 不 善 业 , 名 : 曲 。 即 此 曲 业 、 及 此 法 异 生 , 于 圣 教 倒 见 者 、 住 见 取 者 、 邪 决 定 者 、 犹 预 觉 者 、 善 不 善 业 , 名 : 秽 。 即 上 二 业 、 及 此 法 异 生 , 于 圣 教 中 , 不 决 定 者 、 善 不 善 业 , 名 : 浊 。 二 者 、 唯 于 外 道 法 中 , 有 此 三 业 。 如 文 。 基 云 : 此 中 , 合 有 三 释 : 一 义 云 : 外 道 善 不 善 业 , 名 : 曲 。 障 佛 法 直 道 故 , 即 此 曲 , 名 : 秽 。 污 正 法 故 、 污 身 心 故 , 即 此 曲 秽 , 名 : 浊 。 滓 恶 法 故 、 溷 身 心 故 , 皆 通 一 切 善 不 善 业 。 故 此 论 云 : 谓 即 曲 业 , 亦 名 秽 业 。 即 曲 秽 业 , 亦 名 浊 业 。 二 义 云 : 曲 业 如 前 。<\/p>
「曲等业」,有两重解释:有第一义的解释,还有第二义的解释。现在说「第一义」的解释,先说「曲业」。<\/p>
什么叫做「曲业」呢?「谓诸外道善不善业」,就是佛法以外的那些聪明人,他们所做的善业,所做的不善业,就叫做「曲业」。由邪知见所造的善业,所造的不善业,都名之为「曲业」,都是邪曲而不是一种正当的业力,这表面上都是做功德,但是动机不纯正,还是有问题,动机不纯正,不能和佛法比,不能说大家都是劝人为善的,不是这么回事,是不同的。所以外道他所做的不善业是曲业,做的善业也是曲业,就是因为他有邪知邪见,所以善业也不是那么圆满,也不是好事。这是由他的邪知邪见,来批判他的善不善业。<\/p>
韩清净《披寻记》:「曲业等者:外道善不善业皆由邪见所起,故名曲业。如是邪见非内法有,是故不说此法异生。」<\/p>
外道的善与不善业都是由邪见所引起的,因此名为曲业。这些邪见在佛法的内法中是没有的,因此不说佛法中的凡夫。<\/p>
1、《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七:三曲、秽、浊:谓身曲、身秽、身浊;语曲、语秽、语浊;意曲、意秽、意浊。三曲云何?谓谄所起身、语、意业。所以者何?谄名为曲,由曲相法所起三业说名为曲,是彼果故。<\/p>
问:复何因缘谄名为曲?答:1、直相违故,如有颂言:「诸盘(=槃)回屈曲,不平直不正,嶮坑[涧-日+月]稠林,是皆喻其谄。」2、复有说者:「以诸有情谄所损污,难出生死、难入涅槃,犹如曲木,难出稠林、难入聚落。此亦如是,故名为曲。」3、复有说者:「以诸有情谄所损污,诸所作事将现在前,复还弃背;将欲出言复还内止。其性嶮恶难得意趣、难可共交,故名为曲。」4、复有说者:「以诸有情谄所损污,诸聪慧者皆应远离,如乐净人逃避冢间死尸臭秽,正直所厌,故名为曲。」5、复有说者:「以诸有情谄所损污,诸佛于彼亦舍大悲,如谄病人良医所弃,障碍正化,故名为曲。」<\/p>
2、《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又正法外堕邪见者,行邪道者,所有一切善、不善业,邪见所起,邪见增上力所生故,皆名曲业。」<\/p>
三、二、十四、一、二、秽<\/p>
三、二、十四、一、二、一、外道摄<\/p>
秽业者:谓即曲业,亦名秽业。<\/p>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三(之上):「 秽 业 」 者 : 谓 内 法 异 生 , 于 佛 教 中 , 无 明、 贪、 瞋、 慢、 身、 边 见 , 合 名 : 颠 倒 见 者 。 见 、 戒 取 , 名 : 住 自 见 取 者 。 邪 见 , 名 : 邪 决 定 者 。 疑 , 名 : 犹 预 觉 者 。 随 其 所 应 , 或 相 应 、 或 为 近 因 、 或 为 远 因 、 所 起 善 不 善 三 业 , 名 : 秽 业 。 污 正 法 故 、 染 秽 恶 故 。 即 内 异 生、 于 邪 正 门、 俱 不 决 定 , 以 疑 为 先 , 名 : 犹 预 觉 者 。<\/p>
曲业也名为秽业。这是单独指非佛教徒,是指外道说的。<\/p>
韩清净《披寻记》:「谓即曲业亦名秽业者:由彼曲业邪见所起,即此为依,障生功德,是故曲业亦名秽业。」<\/p>
外道的曲业是因邪见所生起的,由这种邪见所起的曲业为依止,会障碍所生的功德,因此曲业也名为秽业。<\/p>
三、二、十四、一、二、二、此法异生摄<\/p>
又有秽业,谓此法异生,于圣教中颠倒见者,住自见取者,邪决定者,犹预觉者,所有善不善业。<\/p>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三(之上):所 有 善、 不 善 业 , 名 : 浊 业 。 因 疑 所 起、 极 滓 秽 故 、 残 恶 业 故 。 前 秽 中 , 疑 因 邪 定 起 , 此 依 不 定 , 故 成 差 别 。 不 是 令 障 佛 法 正 道 、 亦 得 入 故 , 不 说 ︰ 内 异 生 亦 有 曲 业 。 第 三 义 云 : 此 之 三 业 、 并 外 道 起 邪 解 行 发 , 名 : 曲 。 即 此 曲 业 , 障 有 为 功 德 起 故 , 名 : 秽 。 障 证 无 为 功 德 故 , 名 : 浊 。 皆 通 善 不 善 三 业 。 《 对 法 第 八 》 有 二 复 次 、 释 前 三 业 : 初 云 : 三 业 障 八 道 , 名 : 曲 。 能 污 相 续 发 生 障 业 , 名 : 秽 。 若 依 外 道 颠 倒 见 生 , 名 : 浊 。 唯 此 浊 业 、 称 外 道 起 , 不 说 前 二 、 何 人 所 起 , 故 知 : 理 通 内 外 所 起 。 既 不 别 说 性 , 明 知 通 善 恶 。 然 , 同 此 复 次 、 无 过 失 也 。 彼 复 解 云 : 边 见 、 邪 见 、 萨 迦 耶 见 , 如 其 次 第 , 所 发 诸 业 , 名 : 曲 秽 浊 。 准 此 , 亦 唯 外 道 所 起 。 如 是 三 业 、 随 彼 烦 恼 、 内 外 道 起 , 义 别 说 之 , 非 各 定 体 。 义 虽 有 异 , 亦 不 相 违 。 不 同 小 乘 说 : 曲 秽 浊 业 , 依 谄 瞋 贪 生 。<\/p>
「又有秽业,谓此法异生」,凡夫的佛教徒,「于圣教中颠倒见者」,在佛法里面「颠倒见者」,虽然也学习佛法,但是没有得到佛法的正见,他还是有邪见的,有错误的想法。譬如说:佛法说无我,他说佛法是有我的,这个有我论是佛法,他有这种颠倒见。由这样的颠倒见,发出来的善业,或者不善业,就名之为「秽业」,污秽了佛法,混乱了佛法。<\/p>
「住自见取者」,另外也是佛法里面的凡夫,「住自见取」,「取」就是执着的意思;「自见取」,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爱着自己的看法,不接受别人的教授,这是「住自见取者」,这样的异生。<\/p>
「邪决定者」,「邪决定」是指什么说的呢?就是对于一切法相本来都是缘起的,但是他认为一切法都是空了,违背了缘起的定义,不能安立因果,他这样的决定见解叫做「邪决定」。<\/p>
「犹预觉者」,这个人没有决定,怀疑佛法究竟是有我、是无我,是空、是不空,思想犹豫不决。「所有善不善业」,前面说这几种人,颠倒见者、住自见取者、邪决定者、犹预觉者这四种人,他们也会有善业和不善业的行为的,善业不善业就都名之为「秽业」,不善业是秽,善业也是秽了。<\/p>
韩清净《披寻记》:「又有秽业等者:此说内法异生亦有秽业。谓有内法异生,于圣教中闻正法已,不如实解,执法为法,非义为义,是即名为于圣教中颠倒见者。或有异生,性非质直,非质直类,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常安住自见取中,是名住自见取者。或有异生,于一切法起无相见,拨一切相皆是无相,是即名为邪决定者。或有异生,于所闻法不生胜解,无清净信,是即名为犹豫觉者。如是等类诸所有业亦名秽业,污道摄故。」<\/p>
佛法中的凡夫也有秽业。佛法中的凡夫,在圣教中听闻正法后,不能如实了解,执着正法为法,不是正确的义理为义理,这就名为于圣教中持颠倒见的人。或有一种凡夫,个性不质朴率直,虽然有能力能够思惟简择取舍,而却常安住在自己的见取中,名为住自见取者。这是见取或戒禁取,有这种执着。<\/p>
或有一种凡夫,认为佛法说一切诸法皆无相,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这样就执着空又拨无缘起,不知道空不碍缘起,缘起不碍空,听到一切法皆空,就对一切法生起无相见,拨一切相都是无相,这就名为邪决定者。<\/p>
或有一种凡夫,对于所听闻的佛法不能生起殊胜的了解,没有清净的信心,这就名为犹豫觉者。如是这等类的人所造的业也名为秽业,是染污道所摄的。<\/p>
1、《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七:三秽云何?谓瞋所起身、语、意业。所以者何?瞋名为秽,由秽相法所起三业说名为秽,是彼果故。<\/p>
问:诸烦恼皆是其秽,如有颂言:「世间诸秽草,能秽污良田;如是诸贪秽,秽污诸含识。世间诸秽草,能秽污良田;如是诸秽秽,秽污诸含识」。慢、爱、无明、余烦恼,颂说亦如是,何故此中唯瞋名秽?<\/p>
答:1、虽诸烦恼皆名为秽,然唯瞋恚有二秽名故独名秽。如上颂言:「如是诸秽秽,秽污诸含识」。<\/p>
2、复有说者:「由此瞋恚秽自相续、秽他相续,胜余烦恼故说名秽。<\/p>
云何秽自相续?谓若瞋恚现在前时,举身麁强恼悴颦蹙战掉不安,如鬼所着人不喜见。<\/p>
云何秽他相续?谓若瞋恚恼乱他时令他尘垢,或受鞭捶乃至丧命。」<\/p>
问:瞋在何处?<\/p>
答:在欲界,非上二界。<\/p>
问:何故上二界无瞋耶?<\/p>
答:1、非田非器乃至广说。2、复有说者:「为除瞋故,求趣上界。广说如前。」3、复有说者:「若于是处有悭、嫉结则有瞋恚,所以者何?以诸有情依悭、嫉结,于他相续起瞋恚故。上界不尔,故无瞋恚。<\/p>
复次,若处有无惭、无愧则有瞋恚,上界不尔。复次,若处有苦、忧根则有瞋恚,上界不尔。复次,若处有男、女根则有瞋恚,上界不尔。复次,若处有段食爱及婬欲爱则有瞋恚,上界不尔。释皆如前。是故上界无有瞋恚。」<\/p>
4、复有说者:「若于是处有怨害因,则有瞋恚。怨害因者名九恼事。色、无色界无怨害因故无有瞋。是故尊者妙音说言:怨害因缘则令瞋转。」5、或有说者:「若所依身干燥麁强则有瞋恚。上界依身润泽柔濡(==软),故无瞋恚。」6、复有说者:「色、无色界有瞋对治,谓等引慈,故无有瞋。如于是处,若有吠蓝婆风,是处云场终不得住(=往)。上界亦尔,有瞋对治等引中慈吠蓝婆风故,瞋云场于彼不住。」<\/p>
2、《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云何九法向恶趣?谓九恼:有人已侵恼我,今侵恼我,当侵恼我。我所爱者:已侵恼,今侵恼,当侵恼。我所憎者:已爱敬,今爱敬,当爱敬。」<\/p>
3、《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猛利贪、瞋所起诸业、皆名秽业。」<\/p>
4、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三(之上):「猛利贪、瞋所起诸业,皆名秽业者。准决择文即曲业,加彼贪、瞋所起之业总名秽业。」<\/p>
<\/p>
三、二、十四、一、三、浊<\/p>
三、二、十四、一、三、一、外道摄<\/p>
浊业者:谓即曲业、秽业,亦名浊业。<\/p>
浊业也就是「曲业」,也就是「秽业」,「名」为「浊业」的,这也是指外道的人说的。<\/p>
韩清净《披寻记》:「谓即曲业秽业亦名浊业者:此亦唯说外道善不善业应知。」这也只是唯说外道的善业与不善业,应该知道。<\/p>
1、《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七:三浊云何?谓贪所起身、语、意业。所以者何?贪名为浊,由浊相法所起三业说名为浊,是彼果故。<\/p>
问:何因缘故贪名为浊?答:1、能染浊故,世间染色说名为浊。如世间说根浊茎浊枝浊叶浊花浊果浊,此皆能染故名为浊。2、复次,浊者是鄙下义。世间并谓多贪欲者,名为鄙浊。3、复次,浊者是不清净义,由贪蔽心,习近染法,舍净法故。<\/p>
问:贪在何处?答:在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已说自性今当显示杂、无杂相。<\/p>
2、《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猛利痴者,上品钝根忘失念者,极闇钝者痴所起业,皆是浊业。」<\/p>
3、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三(之上):「猛利痴者,牒造浊业之人。上品钝根忘失念者牒前曲业;极闇钝者牒前秽业,痴所起业明从愚痴所造之业,皆是浊业者、曲秽二业及痴所造并浊业。」<\/p>
三、二、十四、一、三、二、此法异生摄<\/p>
又有浊业,谓此法异生,于圣教中不决定者,犹预觉者,所有善不善业。<\/p>
「浊业」另有一个意思。「谓此」佛「法」中,还在凡夫的阶段,这个人在「圣教中不决定」,虽然学习了佛法,对于佛法没有能够胜解,他不能够决定。「犹预觉者」,心里面还在疑惑是怎么回事情,不决定,这样的人做善的时候,善会有善报吗?做不善业会有不善报吗?都还在犹豫,所以他做的「善不善业」,就名为「浊业」。<\/p>
三、二、十四、二、第二义<\/p>
三、二、十四、二、一、标唯外道<\/p>
又有差别,唯于外道法中,有此三业。<\/p>
这是三种业的第二种解释。「又有差别」,这三种业又有不同的解释,「唯于外道法中有此」三种业。<\/p>
三、二、十四、二、二、释曲等名<\/p>
由邪解行义故,名曲;由此为依能障所起诸功德义故,名秽;能障通达真如义故,名浊应知。<\/p>
为什么外道做的善不善业是曲业呢?「由邪解行义故」,因为他有邪知见的思想,或者是断见,断灭见,不相信有因果,或者说一切的遭遇都是神的力量,那么在这样的思想推动下,他做的善业,他做的恶业,都和正常的情形不同了。所以由这种「邪解」,发出来的行为,这种行为就叫做「曲业」。<\/p>
「由此为依能障所起诸功德义故,名秽」,由此邪解为行为的依止处,那么他做出来的善不善业有一种力量,能障碍所生起的「诸功德义」,就是对于社会有真实良好的贡献,但是由于邪解的障碍,使令他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果报,所以叫做「秽」。<\/p>
「能障通达真如义故」,前面「能障所起诸功德」,是有为的功德,这「通达真如义」是无为的功德,邪解行,还能障碍他「通达真如义」,所以叫做浊。<\/p>
1、《阿毘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五:又经中说:业有三种,谓:曲,秽,浊。其相云何?颂曰:说“曲、秽、浊”业,依“谄、瞋、贪”生。论曰:身、语、意三各有三种,谓:曲、秽、浊;如其次第应知,依“谄、瞋、贪”所生。谓:依谄生“身、语、意”业,名为「曲业」,“谄,曲类”故。若依瞋生“身、语、意”业,名为「秽业」,“瞋,秽类”故。若依贪生“身、语、意”业,名为「浊业」,“贪,浊类”故。<\/p>
2、《俱舍论记》卷第十五:谓依谄生至谄曲类故者,此下别释,谓依谄生身、语、意业,故契经中名为「曲业」。谄之与曲,类相似故,「眼」──「目」异名故,以谄释曲。曲是因,业是果,业果从此曲因为名,故名「曲业」。<\/p>
故《正理》云:「实曲谓见」,故契经言:「实曲者何?谓诸恶见。」谄是彼类,故得「曲」名。从谄所生身、语、意业,曲为因故,果受因名,是故世尊说彼为曲。所以得知,谄发业者,如《婆沙》一百一十二「废、立三不善根」中云:「六烦恼垢,有时能发麁恶身、语二业,无余四义。」<\/p>
3、《俱舍论记》卷第十五:若依瞋生至瞋秽类故者,若依瞋生身、语、意业,故契经中名为「秽业」,瞋之与秽,类相似故,「眼」──「目」异名故,以瞋释秽。诸烦恼皆名为「秽」,瞋,秽中极重,立「秽」名。秽是因,业是果,业果从彼秽因为名,故名「秽业」。故《正理》云:「瞋名秽者,谓瞋现前如热铁丸,随所投处,便能烧害自他身心。诸烦恼中,为过最重,故薄伽梵重立『秽』名,是诸秽中之极秽故;从瞋所生身、语、意业,秽为因故,果受因名,是故世尊说彼为『秽』。」<\/p>
4、《俱舍论记》卷第十五:若依贪生至贪浊类故者,若依贪生身、语、意业,故契经中名为「浊业」。贪之与浊,类相似故,「眼」──「目」异名故,以贪释浊。浊是因,业是果,业从彼浊因为名,故名「浊业」。故《正理》云:「贪名浊者,谓贪现前染着所缘,是染性故。」从彼生等,准前应释。又《婆沙》云:「问:何故贪名浊?答:能染污故。如世间染色,说名为浊。」《正理》、及《婆沙》一百一十四更有多解,不能具述。<\/p>
三恶行与三曲秽浊的相摄关系:<\/p>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七:「为三恶行摄三曲、秽、浊?三曲、秽、浊摄三恶行耶?答:应作四句:1、有恶行非曲、秽、浊:谓除欲界谄瞋贪所起身语意恶行,诸余身语意恶行。2、有曲、秽、浊非恶行:谓初静虑谄贪所起身语意业,及余色、无色界贪所起意业。3、有恶行亦曲、秽、浊:谓欲界谄瞋贪所起身语意恶行。4、有非恶行非曲、秽、浊:谓除前相。<\/p>
相谓所名,如前说:谓于色蕴中除不善色,及谄、贪所起有覆无记色,取余色蕴;于行蕴中除不善思,贪、瞋、邪见及谄、贪所起有覆无记思,取余相应、不相应行蕴;及三蕴全并无为法;如是一切,作第四句,故言谓除前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