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笔业网 - 笔业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新闻 | 品牌新闻 | 行业数据 | 行业标准 | 百科知识 | 政策法规 | 新品资讯 | 成果专利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数据 > 西双版纳:科技为笔绘就农业振兴答卷
Z.biz | 商业搜索

西双版纳:科技为笔绘就农业振兴答卷

信息来源:boioo.com   时间: 2025-11-05  浏览次数:43

  原标题:西双版纳:科技为笔绘就农业振兴答卷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成为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期间农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我州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在粮食安全、产业升级、种业创新、联农带农、人才培育等领域精准发力,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绘就了三农发展新图景。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筑牢边疆供给基石

  坚守“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底线,西双版纳压实粮食安全责任,以“三个不减”为目标,通过全方位农技服务,实现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稳步增长,筑牢国家粮食安全边疆防线。

  我州始终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协同县市乡镇农技部门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各乡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田间指导、政策宣传等服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个不减”,着力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十四五”期间,全州粮食播种总面积629.5万亩,总产量243.31万吨。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82.57万亩,总产量89.47万吨。指导全州完成早稻种植面积45.48万亩、小糯玉米种植面积76.84万亩,实现粮食产量连年稳增。同时,依托热带气候优势,重点发展早稻与小糯玉米种植,指导全州完成早稻种植45.48万亩、小糯玉米种植76.84万亩,两项作物种植面积均位居全省前列,为粮食供给提供重要补充。 

  攻关单产提升技术 领跑全省粮产效益

  积极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州集中力量开展绿色高产技术攻关,突破单产瓶颈,推动机械化水平跃升,实现粮食单产连续三年全省领先。

  围绕水稻绿色高产目标,组建跨部门科研团队,在超高产优质品种筛选、精量栽培、航空植保、全程机械化应用等领域发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并因地制宜创新示范。“十四五”期间,勐海县被列为部级单产提升示范县,勐腊县勐捧镇被列为省级单产提升示范乡镇,积极创建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高产片,水稻单产明显提升。全州稻谷种植面积182.5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26.21万亩,稻谷单产从2021年的481.70千克增长至2024年的495.15千克,比全省稻谷单产高43.8千克/亩,比全国稻谷单产高18.17千克/亩。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达到省内外先进水平,全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8.76%,其中水稻74.85%,位居全省前列。技术突破成果显著,水稻“吨粮田”亩产1014.4千克,创全州历史新高,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田机插秧最高亩产885千克,早稻机插常规稻“滇屯502”单产585.8千克,2022年至2024年粮食单产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推广旱地优质稻种 拓宽口粮安全渠道

  将旱地优质稻视作粮食生产的“新质生产力”。从没有水田地区口粮问题、调整粮食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应对重大旱情作农业技术储备四个方面考虑,把“旱地优质稻”作为重要增粮措施,积极开展旱地优质稻技术推广示范,全州示范面积累计达24.98万亩。

  引进筛选出“旱优737”“旱优73”“宜优683”等综合抗性好的品种。与传统种植相比,该模式省去育秧与插秧环节,节约前期投入成本,缓解劳力季节性紧张,节约水资源70%至8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以上,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保护生态环境,为筑牢粮食安全开辟新渠道。 

  深耕种业创新发展 激活农产源头动力

  我州全力落实“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求,深耕种业创新,在品种选育、推广与保护上持续发力,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高度重视种业振兴,围绕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应用上取得突破。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与科研院所等合作审定旱稻“中科西陆11号”、水稻“云资籼22号”、糯玉米“勐糯香23”等品种,获得“云资红23号”植物新品种权及多项专利。筛选引进杂交水稻、玉米新品种68个,全州良种覆盖率超95%;筛选小糯玉米品种31份、引进品系4份,提纯复壮“瑶香谷”等5个地方优良水稻品种,种植水稻育种材料1012份,选育出“版纳21”“版纳毫糯1号”等系列地方特色品种,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支撑。

  深化联农助农机制 带动产业富民兴边

  积极践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我州以特色产业为纽带,深化联农助农机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制定地方标准,助推产业发展。制定并发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勐海香米》《西双版纳小糯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等7个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勐海香米、小糯玉米生产和加工以及病虫害的防控技术,助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壮大糯玉米产业,打造富民增收支柱。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与种植大户,构建紧密联农带农机制,全州有糯玉米加工企业70家,成为云南省最大糯玉米生产基地。“十四五”期间,种植糯玉米76.84万亩,产量61.5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38.84亿元,带动50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9000元。

  升级勐海香米产业,擦亮特色粮品名片。响应“藏粮于技”政策,推动水稻生产向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型。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合作开展优质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试验,主推“滇屯502”“云粳37”等品种。“勐海香米”入选云南六大名米,“傣王稻”获评“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全州89家水稻经营主体中,33家种植规模超500亩,联农带农增收800万元以上。

  强化科技服务三农 创建产业示范标杆

  秉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我州以科技服务为抓手,创建产业示范点,培育本土人才,加快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依托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及“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等项目,在勐海、勐腊建立水稻、小糯玉米等产业示范点30个。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采用“田间实地培训+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指导与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水平,培养本土科技服务人才,得到群众广泛认可,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记者 马芸 通讯员 玉坎炳)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笔业网证实,仅供您参考